建筑大师面对面|藤井明《从聚落到城市》讲座及论坛对谈实录
引言
胡·藤井研究室致力于建筑研究、设计交流与思想文化传播。自2015年起,我们成功邀请七位日本建筑大师,举办过六场中日建筑家的讲座及论坛,川大500人演播厅场场爆满,座无虚席,在业界掀起了不小波澜。
日本建筑大师原广司、山本理显、藤井明、妹岛和世、竹山圣悉数登场,隈研吾与小嶋一浩因故未能赴约而满怀遗憾。中国建筑家刘家琨现场致辞,王昀客串主持,艺术家何多苓、王亥、作家洁尘等众多嘉宾,建筑学界与业界大咖们互动讨论、现场交流。群星闪耀,照亮蓉城的夜空。灵感碰撞,点燃青年学子和建筑师的梦想。
建筑大师面对面系列,将首度公开讲座PPT、音频摘录、对谈集录和影像资料等,敬请关注。
藤井明
藤井明,日本著名建筑理论家、建筑家及建筑评论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其研究领域是属于都市与建筑计画学的基础理论范畴,特别注重在都市、建筑的解析中发展几何学方法论,并利用计算机程序运算来展开其形态学方法论的研究。作为建筑巨匠原广司的大弟子,曾参与早期世界传统聚落调查,并终生持续聚落研究,行走40国以上实地探访500多个聚落。他创新性地将聚落的配置或组织关系予以抽象化或符号化,继而探求其聚落共同体构成的方法论。主要建筑作品包括“日本第一所抗震小学”中标津町立中标津小学(1991)、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As、An栋(2006)、汶川大地震后无偿援建的北川县香泉乡中心小学(2008)等。其中,东京大学千叶实验所膜结构建筑“白犀牛实验室”(2001~2002)作为新开发的建筑构法,是全球第一个张力稳定绗架结构穹顶建筑。
· 1972年第一次聚落探访候机时的原广司(左)和藤井明(右)(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本文收录藤井明教授的一次对谈和一次讲座,敬请关注!
对谈时间:201506
对谈地点:四川成都
对谈人物:藤井明、王昀、胡昂等
对谈内容:详见下文
能否介绍一下您印象中的山本理显?
王昀:山本理显先生曾谈到年轻的时候去做聚落调查,都是和藤井明先生一块儿去的。我曾经在研究室看过一个回顾,因为那时候你们都很年轻,大概是二十五岁左右吧,当时都是留的大长发,穿着牛仔裤,拉个破洞。那我就想问一个问题,既然是藤井先生总是跟山本理显先生一块儿去调查,当时山本理显先生给您留下什么印象?您是否感觉到了山本先生将来一定会做这样的建筑?先问一个轻松点的小问题。
藤井明:实际上,我对山本老师最大的印象是那时他的绘图非常好,我绘图不太好,光是顾着拍些照片。他是我所见过的绘图者中最好的那一位!他的图面很工整,当时就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几何学的元素。从他最近的建筑包括以前的建筑都可以看出来,他的特点还是很朴素的元素,其中也有一些设计思想来自于聚落调查。其实要做到图面十分工整这一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得到的,这也是一种才能,尤其是在做这种很大体量的建筑的时候才能看上去非常漂亮。
· 1974年聚落探访于中南美时的藤井明(右二)和山本理显(右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1974年聚落探访于中南美时的藤井明(左)和山本理显(右)(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1974年聚落探访于中南美时的藤井明(左一)和山本理显(右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1974年聚落探访于中南美时的藤井明(右一)和山本理显(左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您的学生时代为什么总在看数学书?
胡昂:山本理显先生在回忆他的学生时代时,笑称自己当时没有好好念书,都在街上扔石头,而提到您时,却称您总是在看数学书。那我也想问一问藤井老师本人,在您的学生时代,都在学什么?在做什么?又收获了什么?
藤井明:当然我也曾经历过那个时代,其实我在看数学书的同时也去扔石头了(笑)。在我的学生时代,的确是专门看数学方面的书。为什么就看数学方面的书呢?因为数学它的回答只有一个,非常简单。而且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知道下一步可以这样做,就是这样简单。
我觉得数学不好的人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我觉得数学是学问里最简单最容易懂的。很多人当时都不怎么看数学的书,数学好像是个偏门。现在时代改变了,是计算机的时代,是个扁平的时代,光靠软件程序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什么时候会发生革命、何时会有经济的衰退与复兴等等,其实都有很多理论。
以前在课堂上学生也会提出很多奇怪的问题,讲授数学时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都可以很自信地回答,因为以前数学的答案只有一个。现在软件可以做很多的模拟,有很多的仿真,跟以前不一样的是,现在数学也可以有很多种回答。
从《聚落探访》到未来设计
王昀:藤井先生本人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聚落研究家,他的书有一本叫《聚落探访》,我想很多人可能都看过。记得当年我陪藤井老师在国内调查聚落的时候到过福建、西藏、四川等地,那一带的民居有着丰富的形态,我想胡昂老师也会有同感。藤井老师一直是做聚落研究,应该是看过世界各地聚落最多的那个人。围绕“聚落”这个话题,我突然想到建筑的未来,现代的建筑能对未来所做的,我这么来理解这件事。我想请藤井先生谈一下,传统聚落的形态,包括您走访的大量的世界各地的聚落,这些传统的形态对未来、对我们现代的设计,究竟有怎样的关联性?所以我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有这么丰富的聚落资源,怎样能够跟现代建筑甚至城市的设计有所关联?
藤井明:聚落一般被认为是近代以前的产物,认真想一想聚落是千年甚至两千年之前的共同体。受当时的条件影响,这些聚落的社会形态还不够完善,在我们现在看来当时的建筑并不是完美的。在历史的选择中那些设计不完美的建筑消失了,剩下的都是有它存世的理由的聚落。我们对这些聚落进行调查,也就是发现它的合理性,这也是我们作为建筑师思考人类共同体应该是什么样子,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时候能给我们启发的。在山本理显老师的研究中,他经常会考虑共同体,或者说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或者家庭与社会的关联性,这种思考不断地深入,最后我们得到应该有一个和以前聚落时代一样的共同体的假设。当然这需要结合不同的地方,最终形成类似聚落的共同体。我认为未来设计还是需要这样的机制。
本来城市就是一个集合体,由很多不同的人,不同职业的人聚集到一起组成的。到了现代以后,对建筑的功能进行了划分,告诉人们这里是住宅区、那里是商业区,对场所进行了基本的定义。在同一个地方混合多种生活方式的现象开始改变,在空间上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空间划分,但也很难变成一个共同体。要选择建筑用地的话,应该更注重空间的自由和组织的形式来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才有可能成功。
您如何理解大学的职责?
胡昂:藤井先生所主持的东京大学的研究室,从原广司先生的时代开始,大概有这么几十年的时间,藤井先生在东大做教授长达37年。希望藤井先生分享一下您的体会,大学的职责到底是什么?现在的大学到底可以做什么。
藤井明:我在大学研究生院进行教学工作30多年,在大学研究生院的职责作用是什么呢?我认为大学不仅是考虑怎样教学生的地方,学生自身也有能力高低的问题,同样的东西教给他们,效果会因人而异大不相同。我们研究室人少的时候有30多个人,多的时候有50多人。有攻读不同学位的,有做建筑的,还有很多做计算机的,各种各样的人,论文的题目都不同,学生想做这样的或那样的一个项目的时候,我觉得可以由学生自己来考虑。如果他有做得不顺利的时候,就跟我商量,然后我向他提出建议,我一直是这样做的。做设计也是,这样设计会更好,或者这样做会更好。我能跟他们讲很多,但是我并认为单向施教就是大学的职责。
大学的职责是让学生自由地开展设计,比如说参加这样的论坛,这样的座谈会,提供这样的场所,这样的机会。学生们居住的寝室等空间狭窄,所以我们研究室来提供这样宽阔的场所,提供这样的材料,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现在电脑越来越先进,有很多贵的软件,买来给他们自由地使用,让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让学生可以在这里成长。从这一层意义来说,我认为大学就是提供场所的地方。
我们研究室也正是这样,提供这样的场所,买给他们这种材料,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发挥,毕竟现在电脑越来越先进,有很多贵的软件学生买不起,研究室买这个软件提供给他,譬如有些好的打印机,我们也由研究室买给他们使用,然后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由发挥,让学生在这里成长,大学的职责是提供场所给学生发挥。
当代建筑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建筑家?
王昀:藤井先生是我的老师,我的聚落研究,包括我的毕业论文也都是在藤井老师的指导之下来完成的。长期在研究室的时间,让我深刻地感到藤井老师对我们每一位论文的指导都是非常有针对性的。前两年我也参加过藤井老师的会议,里面有非常多的前辈们都在谈,其实大家的研究工作,一直都是藤井老师在给予支持。我想问一下藤井先生,我们的建筑教育如何能够培养更多的建筑家?
藤井明:这很难回答,怎么说呢?比如说一个人成长,其中有家庭,有社会,有社区,有国家各种背景。我们有时候对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情持有疑问,刚才山本先生也提到了在日本,有很多一个人独居的老人,很多学生也是一个人在外面租房子住,原有的家庭制度已经被打破。日本家庭制度被打破,大家并不察觉,有些学生思想比较迟钝,就不会发觉这个社会出了问题,而有些学生则会察觉到问题,心中充满着疑问。我想我们的建筑教育,就应该重点关注并着重养这些比较敏感的学生,他们对这个社会充满疑问和持续关注,他们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建筑家。
讲座题目:《从聚落到城市》
讲座时间:201509
讲座地点:四川成都
讲座人物:藤井明
聚落调查
· 藤井明聚落探访踪迹(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我在东京大学学习时,跟随我的老师原广司进行了最初五次世界传统聚落调查,此后我终生从事聚落调查与研究。1972年到2009年一共开展了22次,探访过47个国家的传统聚落。探访总是新奇的,也是令人兴奋的,第一次调查出发前,我曾拜读过和辻哲郎的《风土论》,记录了他在1927年2月作为文部省的驻外研究员,从神户出发到马赛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了不同地区的湿润、干燥和温暖,曾记录下:在“湿润的”土地上居住着“接受型的顺从的”人,在“干燥的”土地上居住着“对抗型的战斗的”人,在“湿润和干燥结合的”土地上居住着“合理的”人。这让我对即将开启的旅程产生了思考,为什么“同一风土”也会有着不同样式的房屋?是不是“不同风土”也能有相同样式的房屋?对“风土”来说没有最为合理的房屋样式?
· 聚落探访小队(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下面介绍几个我曾探访过的东南亚群岛上的木构建筑、以及西非地区的土构建筑。
尼亚斯族NIAS
位于苏门答腊岛西部印度洋上的尼亚斯岛是长10多公里的小岛。至今仍保留着史前时代的巨石文化。岛的北部和南部居住着一些不同形式的住所。南部的住宅,矩形平面的住宅在通道的两侧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北部的住宅则数家成为簇状。
· 空间布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印度尼西亚有很多住宅为三层构造,分别是地板部分、核心部分、棚屋部分,分别代表地下界、地上界和天上界。平面呈长圆形,但构成内部的房间与南部相似,以起居室为中心,其周围配置有卧室。屋顶是用将椰子叶对折的面板铺成的。排在家门前的石柱群是巨石文化的遗迹。以丰富的绿色为背景,涂成白色的长圆型住宅,有着宛如飞向地球的宇宙飞船般的情趣。
· 空间布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松巴族SUMBA
· 空间布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空间布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因为位于斜坡上,所以垂直方向的3层构造在视觉上也很明快,阁楼的天上界、地板上的地上界、地板下的地下界分别被认为是马拉普、人类、家畜居住的地方。代替传统的草葺的屋顶,近年来也能看到铁皮葺的屋顶,但是中央部分突出的形状被沿袭了。住宅的内部,前后,左右,公私,女人和男人对应着。建筑物前面的广场上有好几张像石头桌子一样的东西,这些是坟墓,人们和死者一起生活。
· 空间布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希德族HIDE
· 空间布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空间布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这座聚落建了24年,住着夫妇和7个孩子。住居之间的连接像哑铃,内部构成像迷宫一样复杂。圆筒上是一栋圆锥形帽子的建筑,其中一些内部隐藏着欺骗敌人的巧妙装置。一个是被袭击时用立笼战斗的隐藏房间,潜藏在阁楼里,可惜从洞里探出头来的敌人的脖子。另一个是包含在住宅楼内部的谷仓,谷仓的进出口以不容易接近的方式设置在阁楼上。
罗比族LOBI
· 空间布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空间布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即使是各栋楼完全合体成为一块的罗比族住居,也保持着其特征。新的房间被连接到现有建筑物的外侧,但是墙壁和屋顶是不同的构造,可以随机应变地增殖。虽然看似复杂的结构,但仔细观察墙壁的拼接,就能了解拼接的顺序,解读家族历史。
· 空间布局(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建筑设计
香泉小学
“5·12大地震”后,地处北川、江油、安县三县交界的香泉小学成为危房无法继续使用,刚刚完成一轮对中国西南地区聚落探访的藤井明教授成为香泉小学重建的总设计师。
· 香泉小学鸟瞰效果图(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聚落式合院
作为全员寄宿制学校,这里是孩子们长年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也是她们6岁到13岁的记忆场所,设计这所学校,除了必须具有抗震防灾的卓越性能,学校还应该成为激励学生愉快学习的地方。
· 西栋的露台与中庭(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设计概念就是把学校看成一个大家庭,呈现一种四川特色的抱井式民居,“外封闭、内开敞、中天井”的空间布局,学校东、西两栋建筑单体均呈“凹”字形,分别围合成一大一小两个中庭院落,中庭的区域自然地成为学生活动嬉戏的主要空间,非常具有向心力
社区式空间
因为这同样是一所寄宿制学校,通常情况下是讲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完全分离开来,我认为生活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所以一反常态将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整合在一起,尝试构筑教学区域与生活区域相融合的社区式空间规划。在东、西两栋建筑内,形成下层教学区、上层宿舍区的垂直分区、分层组合的布局方案。
· 壁面的空间变化(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城市解析
活动等高线
从聚落调查中去探索人与空间共处的更多可能性,通过建筑设计继续实践,最终形成社区空间,再到城市空间。1970年开始,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与原广司研究室着手一项共同研究课题,即将众人在某个区域内的行为活动用“活动等高线”表达出来,它是城市研究与建筑规划领域的一个新的尝试,在与场所的对应中理解为城市人群的活动状况,表现为等高线图形。我的博士生涯参与了这个课题并影响至深,我的博士论文《活动等高线论:关于闭曲线图形的几何特性》对当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化论述。
把都市、建筑中的活动状况用等高线图形来表现,根据那些图形所具有的几何形态来进行都市、建筑活动在构造或领域上之解析。这个假设的地形论之基础是根据单一闭合曲线中稜线的概念来发展的,圆的中心成为一般闭合曲线的延伸。这个方法论以稜线为其中心概念,而发展出各式各样几何学上的领域模型或其衍生模型,并试图将都市活动的状态以样相论来定义与分析。
· 平行闭合曲线(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 沙堆比拟(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几何领域模型
在分析城市或地区的各种活动时,经常会出现在作为对象的“场”中设定几个中心,并针对这些中心制定区域的问题。作为圈域,利用圈,势力圈,影响圈等,具体可以考虑各种各样的局面,但是圈域分割的问题继续处理。从几何方面建模的东西统称为“几何领域模型”(Geometric Domain Model,缩写GDM)。从几何学的观点出发,对区域分割相关的模型进行了类型化。
不管是都市景观的定量分析、土地利用之解析、都市环境的综合评量之模型、街廓集合的马赛克模型,还是道路网络的模型、路径选择的分歧模型或以动画录像来呈现的人流分析模型等,都是基于图论(graph theory)、网络理论与位相几何学等数学方法来完成之模型,整体而言,可说是在数理计划学里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建筑学界被赋予极高的评价。
· 领域分割在城市解析的应用(图源:胡·藤井研究室)
鸣谢
四川大学
东京大学
END
往期回顾
「庭园细见」
庭园细见VOL.20|中日庭园文化“异质”探寻
「建筑文化」
建筑大师面对面|山本理显《建筑创造未来》
成都双年展特辑 | TOD引领城市更新——涩谷站再开发20年
建筑家妹岛和世VS胡昂对谈录
未来已来|建筑学将何去何从?
成都之光建筑实录|在现实「裂隙」中快意人生,于理想「浩渺」前鼓翼前行
轻安课程·回顾︱愿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建构自己心中的庭园
「聚落探访」
聚落探访VOL.22 | 卡罗高原上巴塔库族曼「歇山屋顶住居群落」
「建筑家」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SANAA事务所探访
建筑家 妹岛和世 Kazuyo Sejima|思考创造 改变世界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下)|让建筑有趣些吧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中)|文学是灵感的缪斯
建筑家 原广司 Hiroshi Hara(上)|聚落是创作的源泉
建筑家 小嶋一浩 Kazuhiro Kojima|未能赴约的探访
建筑家 山本理显 Riken Yamamoto|遥望聚落的彼岸
喜欢我们的分享?点个“在看”吧~